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
字体[ ] 日 期:2024-08-12 来 源:河南省财政厅   作者:【视力保护色: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必要之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7条,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升治理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近日,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接受河南日报记者专访,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万川明一起,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交流。

  万川明:

  感谢赵厅长接受我们的访谈。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和突破口,《决定》提出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举措,具有哪些指向性?

  赵庆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为加快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指明了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健全预算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是在收入方面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支出方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管理方面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就是要养成过紧日子习惯,节俭办一切事业;“大钱大方”就是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要舍得拿钱,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些改革举措与省委提出的“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理念不谋而合,准确把握了公共财政属性,顺应了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二是健全税收制度。《决定》提出的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将推动更好发挥税收制度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三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决定》明确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尽可能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我省财政底子薄、发展任务重,这项改革将为我省财政稳健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万川明:

  《决定》第60条专门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河南财政系统如何抓住这次改革机遇,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

  赵庆业:

  当前,全省财政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根据中央改革进展,抓紧制定我省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切实把新一轮改革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一是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2022年我省全面实施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接下来还要持续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调动市县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帮助市县强化“造血”能力。

  二是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在省市县三级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高质量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做好低效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工作,加大闲置资产调剂使用力度,真正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四是提高财会监督震慑力。今年省财政继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同时重点围绕虚收空转财政收入等问题开展常态化监督,持续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

  万川明: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要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扛稳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财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赵庆业:

  随着我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财政收入有望稳步恢复。财政部门从收支两端发力,努力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一方面,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我省企业发展创造环境、留足后劲;会同税务部门抓实税源建设,严格收入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做到应收尽收、应收足收、保质保量;严禁收“过头税费”,做到“放水养鱼”,不能“竭泽而渔”。

  另一方面,思考更深层次的“过紧日子”,树立“发展产业靠基金、‘三保’靠财政、社会管理动员社会力量”的理念,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坚决杜绝财政大包大揽、兜底包圆。严把支出关口,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能省的钱千方百计省下来。

  同时,我们将继续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督促各地用好管好专项债券、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及时兑现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两新”“两重”政策,全力推动我省经济稳进向好。

  万川明:

  “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与我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是相契合的,省财政如何落实这一财政管理指导思想?

  赵庆业:

  省财政坚定不移落实“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2021年以来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修订完善会议费、培训费、公务用车等管理办法,累计制定办公用房维修装修等21个项目支出标准,2021—2023年,全省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440.4亿元、盘活存量资金1154.1亿元,腾出大量宝贵资金用于“三保”、民生等关键领域。2021—2023年,省财政累计下达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3564亿元,年均增长14.4%,比中央补助我省增幅高3.7个百分点,我省基层“三保”保障倍数持续保持在1.7倍以上,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持续稳定在70%以上。

  在此基础上,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腾出财力优先保障“国之大者”“省之要者”。

  一是优先保障“第一战略”。2021—2023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分别达到329.3亿元、409.2亿元、463.8亿元,年增幅分别达到29.5%、24.3%、13.3%,为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支持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2021—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由1786.4亿元增长至1990.7亿元,年均增长5.6%,为财政第一大支出,其中,高等教育支出由205亿元增长至246亿元,年均增长9.5%,有力支撑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河南教育。

  三是助力加快构建“7+28+N”产业链群。2021—2023年,省财政累计安排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60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23只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方案设立规模达2203.7亿元,累计到位规模1059.7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1265个、697亿元,其中投资“7+28+N”产业链群项目1096个、578亿元,有力支持了“7+28+N”产业链群构建。

  四是发挥省属金融企业作用。规范履行省属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引导省属金融企业为我省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今年上半年,省属金融企业投放资金近80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不断做大做优财政“蛋糕”,牢牢守住财政风险底线,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切实履行好省属金融企业出资人职责,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更大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