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他山之石

郑州市财政局:完善财政重点评价制度和模式
字体[ ] 日 期:2024-09-10 来 源:河南省财政厅   作者:【视力保护色:          】

    今年以来,郑州市财政局坚持科学统筹、高位谋划,不断探索创新评价方法,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评价制度和评价模式,确保财政重点评价工作成效。

  郑州市财政局紧盯预算绩效评价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组织开展23个政策项目和7个部门整体财政重点评价,涉及财政资金71.19亿元。从评价发现问题和相关建议层面看,形成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政策定位、项目管理等7个方面28类300余条具体问题,提出350条意见建议,评价报告质量比往年有较大提升;从评价成效看,统筹优化调整补贴政策3项,压减部分部门预算资金约5亿元,盘活沉淀基金和固定资产闲置资金1.73亿元,增强了部门单位绩效观念,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资源的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夯实评价基础,把控评价方向和时效。郑州市财政局成立绩效评价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宣传材料小组,共同协调推进重点评价工作。建立“双主评人”制度,即“财政主评人+第三方机构主评人”,完善“财政+第三方”评价模式。要求其加强沟通协调,梳理项目政策改革方向,切实把准评价方向,确立评价主线和评价基调,共同对全过程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把控。

  财政主评人每周向绩效领导小组汇报重点评价进展情况;绩效领导小组针对评价不同阶段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风险点,制定前期准备、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和报告撰写各阶段质效控制要点,指导财政主评人建立评价工作台账,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和支出处室,督导评价工作组按照质量标准高效率有序推进评价工作。

  ——全面提高评价质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评价工作组牵头负责制定评价工作计划安排、拟采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依据,突出评价方案的内容完整性、实施可行性、指标体系设计科学性。选择合适点位开展预调研和试评价,科学优化工作方案,提高绩效评价水平和效率。

  评价人员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研设计,结合前期研究和资料分析情况,综合考虑项目单位数量、资金体量、业务类型、区域特点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主体作为调研对象,重点深入资金流向末端,着力发现政策执行、项目决策、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梳理归纳问题类型,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加强问题分类归集,提炼报告要点,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提高撰写报告质量和效率。对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复杂的项目,邀请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一同实地开展调研,对收集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研判。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立评价报告质量联审机制。邀请行业专家、绩效专家和财务专家,会同绩效管理处、绩效评价中心和支出处室相关人员组成评审组,围绕评价报告(送审稿)的结论客观性、结构合理性、分析逻辑性、问题及原因分析准确性、对策建议可行性等方面,科学细化15个评分要点,全面进行质量评审,保证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绩效评价完成后,评审组及时梳理问题清单,采取座谈会和书面反馈等形式,向相关部门反馈评价结果,“一对一”发放绩效评价整改函,督促被评价单位制定整改台账,限期整改。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和安排预算相结合。对评价等级为“良”的,原则上根据情况予以支持,整改情况作为安排2025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对项目评价等级为“中”的,原则上核减2025年度项目预算安排的10%—15%;对部门整体评价等级为“中”的,原则上核减2025年度部门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的10%;对评价结果为“差”的,原则上停止安排预算,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全面评估,相应调整或退出。建立问题整改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市财政局加大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核查力度,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在按照评价结果等级核减的基础上,再根据整改结果情况核减2025年度相关预算安排的5%—10%,核减资金收回财政统筹安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