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中国财经报》头版头条刊发:愚公故里新跨越——河南济源财政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字体[ ] 日 期:2024-03-19 来 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视力保护色:          】

    绿松如翠,遍布山野。
  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露天矿产开采区位于南太行地区。此地本不适宜种树,但当地居民凭着愚公移山的决心,背负土壤上山,让这片土地披上了绿装。
  近年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不断加大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城市绿地持续增加。同时,创新方式,大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兜牢民生底线,助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转型升级 培育发展新动能
  春节期间,济源市万洋绿色能源公司(以下简称万洋绿能)依旧业务繁忙。记者在公司门口看到,一辆辆大型货车排起长队准备装货,一箱箱红色包装的天能电池整装待发。
  万洋绿能是一家致力于生产两轮、三轮电动车车用免维护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企业,由浙江天能电池集团与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重组而成。起初,万洋冶炼集团是一家铅生产企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2012年,利用万洋冶炼集团铅生产的原材料优势,上述两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我们生产的电池寿命长,平均在15—24个月,而且低温性能好,更适应北方的气候。”万洋绿能总经理陈笑告诉记者,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国内一些知名电动车用的都是天能电池。
  在万洋绿能的会客室里,大大小小的奖牌占满了一面墙。2023年,万洋绿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固定资产投资3500万元,产值23.18亿元,营业收入超23亿元,实缴税款达1.28亿元。
  万洋绿能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当地财政的支持。自2012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到市、镇两级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府各类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等共计5300余万元。2020年9月,济源市组织召开市直各局委专项协调会,帮助天能集团在国内顺利上市。
  济源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因工业而立。如何以企业的整体优势提升,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在济源纳米材料初创孵化园区内,一名工人正推着一箱液体向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走去。公司负责人郭少征告诉记者,液体是一种名为乙二醇的“工业酒”,用来还原“白银粉”。白银粉是一种纳米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导电浆料的生产,这项技术一度打破了国外在高活性银粉、银包铜粉、低温烧结导电浆料等方面的长期垄断。
  “纳米材料可用于橡胶轮胎生产,使轮胎获得环保、耐撕扯、抗湿滑等优良特性。”园区技术专家、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牛永利告诉记者。
  近年来,济源积极布局纳米新型材料。2019年,济源市发布进一步支持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15项财政政策,要求加大财政对纳米产业的支持,其中包括通过市科技专项经费每年500万元、连续5年,支持建设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3年,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有色、钢铁、化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财政资金杠杆点燃创新“引擎”,济源涌现出更为澎湃的发展动能。2023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豫光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和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金源氢化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济源再添一家上市公司;深化与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哈工大等大院大所合作,建设起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济源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
   兜牢兜实 民生保障有高度

  记者来到沁园街道办事处学苑小区时,小区居民梅大爷刚刚买菜回来,手里拎着大包小包。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0多年了,小区改造后比以前强多了,路平了,下水比以前通畅了,物业管理质量也提高了。”梅大爷说。

  漫步小区,干净整洁,6层小高楼被刷成灰白相间的颜色,道路平整,根本不像已有30岁“高龄”的小区,整个环境如同新建一般。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综合科科长史雅妮介绍说,学苑小区建于1993年,共有5栋楼204户居民,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小区墙体斑驳、管道老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2023年,街道通过召开听证会,问需于民,列出问题清单,决定投资1100余万元进行改造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利民工程。近年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按照集中连片、一楼一策的原则,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配套等方式,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2019年以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共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6个,涉及388 栋楼1.17万户居民,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08亿元,地方配套1.38亿元,申请专项债券资金9600万元,居民自筹3800万元。

 不光是梅大爷,济源市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记者看到,他们一个个身着红色的衣服在操场上嬉闹玩耍。

  和学苑小区一样,济源市实验幼儿园也刚刚完成改造。该幼儿园园长李俊利告诉记者,幼儿园建于1980年,至今已有44年历史。2021年7月,一场大雨“洗刷”出了建筑物老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墙体裂缝渗水、砖体糟化、校园大门难以打开等,改造迫在眉睫。2022年,校园开始改造,改造资金全部由当地财政出资,共计2990万元。

  改造后的幼儿园更加充满活力。记者看到,楼道里张贴着小朋友们亲手绘画的作品,到处都是“多巴胺”的色彩。

  为了让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济源财政建立健全“奖、助、贷、免、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2023年投入资金4214万元,全年资助学生3.7万余人次。两年来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1.9亿元,用于济源幼儿园建设、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济源产教融合园区建设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济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普惠性覆盖率达85%;2022年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2023年,济源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到12人。

  老旧小区改造、加大教育投入只是济源财政兜牢民生底线的一个缩影。

  2023年,示范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期盼,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养老等问题入手,为民生保障不断“加码”,让人民生活更有“幸福质感”。

   2023年,济源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89元,较2022年提高了5元;共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662.18万元;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一体救助体系,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30元,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315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

  “我们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原则,加强事前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与审核,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副局长陈振宇说。

  多元投入 美丽乡村绽新颜

  在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业)不到10平方米的实验室内,一组组试管摆放在桌子上,高低不同的试剂瓶在置物架上“随时待命”,还有几台叫不上名字的仪器正在运转。

  中国洋葱杂交育种科学家吴雄告诉记者,这是一间洋葱育种分子实验室,专门用来开展洋葱杂交育种研发,填补了国内在洋葱育种技术方面的空白。

  这间实验室由绿茵种业出资建设。绿茵种业是一家专业从事蔬菜种子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已成立20年。该公司依托黄河小浪底、王屋山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构建以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洋葱、大葱、韭菜等百合科,西瓜、黄瓜、苦瓜等葫芦科为主的三大蔬菜良种繁育体系,每年开展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

  企业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据绿茵种业总经理侯卫华介绍,一些制种的基础设施建设曾面临困难。

  为此,示范区财政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保障蔬菜制种基地用水条件,利用专项债资金1861万元,在11个镇145个村建设了一批水利配套设施;利用衔接资金1934万元,在7个镇33个村新建蔬菜制种育苗大棚246座,面积10.9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规模化育苗难问题,保障了2023年度新增1万余亩的基地用苗;大力推广蔬菜制种移栽、收割、割晒、脱粒等农业机械,购置国补机具45台,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04万元,市级补贴5.2万元;购置地方机具136台,市级补贴29万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真金白银”投入最终也富了农民的口袋。侯卫华告诉记者,公司采取全订单生产模式,组建河南省蔬菜制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制种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蔬菜制种农民亩均收入6000—15000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5—10倍,已累计带动1.5万余户农民致富、30多个贫困村变成了经济发展先进村。

  2023年,济源财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实施国家开发银行乡村振兴(一期)项目。探索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年来,在财政大力支持下,济源产业转型蹄疾步稳、城乡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加快改善。

  2023年,济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3%,在全省排名第一。

  “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七个方面作示范’要求,围绕‘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主题,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牢财政可持续风险防控,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新篇章。”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局长王利民表示。